7月30日,《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发布会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解析中国行项目启动会在京召开。2015年版规范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专家委员会编写,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孙燕院士、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院士担任顾问,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兼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教授、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教授、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院士担任主任委员。来自全国各个地区的大型诊疗机构、十几个专业学会的43位专家参与了该规范的制定。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7月30日,《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发布会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解析中国行项目启动会在京召开。2015年版规范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专家委员会编写,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孙燕院士、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院士担任顾问,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兼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教授、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教授、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院士担任主任委员。来自全国各个地区的大型诊疗机构、十几个专业学会的43位专家参与了该规范的制定。
《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与2011版有何区别
1、健康体检——胸部CT
新一版规范更强调胸部低剂量CT在肺癌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中的重要性,在肺癌高发胸部低剂量CT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肺癌,能够显示许多在X 线胸片上难以发现的影像信息,可以有效地检出早期周围型肺癌,进一步验证病变部位和累及范围,也可鉴别其良、恶性,是目前肺癌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及治疗后随诊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影像手段。该规范出台后有助于推动肺癌高发地区胸部低剂量CT筛查项目的执行。对于肺癌高发人群(50岁以上、烟龄20年以上、有肺癌家族史、生活在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等),建议胸部CT代替X 线胸片检查。
2、胸外科领域——肺癌微创手术
过去胸腔镜微创技术只用于早I期患者,随着胸腔镜微创技术的成熟和研究进展,目前的微创手术用于更多的肺癌患者,包括I期、II期患者,甚至有部分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高龄患者都可以得到安全的手术治疗。
3、先分期再治疗
新一版规范更强调病理诊断和临床分期在治疗计划实施前完成的必要性。根据肿瘤大小、有无肺门、纵膈淋巴结转移对患者进行分期,根据不同的分期制定不同的治疗策略。
4、精准肿瘤学
2015年版规范强调分子检测和分子检测指导下的靶向治疗,与2011年版相比,2015年版规范重点突出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状态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疗中的重要地位。规范明确提出,有必要对晚期 NSCLC 患者进行EGFR、ALK基因突变检测,对于EGFR基因敏感突变患者推荐EGFR-TKI治疗,而ALK融合基因阳性患者推荐ALK抑制剂治疗。即强调针对肿瘤驱动基因的精准治疗。
2015年版规范结合近年来早期肺癌微创外科手术、晚期NSCLC基于基因检测指导下的分子靶向治疗和精准放疗技术领域的循证医学证据,对规范进行相应的更新。靶向治疗、精准放疗、影像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中医治疗都属于精准医学的范畴。
目前肺癌不是单一科室的疾病,其诊断治疗涵盖了影像科、病理科、内科、外科、放疗、中医治疗等多个学科的内容。规范强调了多学科综合治疗体制模式。同时,希望运用精准医疗的概念,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通过建立大数据和基因组分析,来预测复发的高危人群,以此引导术后的辅助治疗,避免过度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