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个体化治疗、精准治疗无疑是肿瘤治疗的热点,那么在肾癌治疗中进展如何?在第五届上海泌尿肿瘤国际论坛上,我们有幸对天津市肿瘤医院姚欣教授进行了采访。
《肿瘤瞭望》:肾癌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哪些方面制定,个体化治疗选择上有哪些特殊性?
姚欣教授:肾癌的个体化治疗大多是依据指南,而指南来自于临床试验获得的证据。对于晚期肾癌患者,主要是做危险分组,对中、低危患者选择一线药物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类抗血管生成药。目前应用的几种TKI作用机理相似,仅有一些细微差别。临床实践中主要是应根据患者自身条件,如年龄、肝肾功能、转移部位等选择合适的药物。另外,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同,应考虑患者的承受能力并结合对患者的管理策略进行优化选择。总体上看,目前几种TKI的生存获益比较接近。
肾癌个体化治疗的特殊性在于:第一、要考虑不同靶向药物的副反应不一样。例如,放化疗患者避免使用有骨髓抑制效应的药物。因此,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也要注意跟踪患者的治疗过程。第二、靶向药物是一种稳定的治疗,不像手术、放疗那样使肿瘤快速去除或缩小,所以应注意给患者以信心,鼓励患者以延长生命为目的。最后,精准医学更多是指应用靶向药物进行治疗,有明确的攻击靶点。如果肿瘤表达某个靶基因或该靶基因对疾病进展很重要,就可以选用相应的靶向治疗药物。这也是与以往治疗决策不同之处。
《肿瘤瞭望》:新辅助治疗与手术疗法如何有效结合?
姚欣教授:新辅助治疗或可称术前辅助治疗,即手术前应用靶向治疗药物使肿瘤缩小,为手术创造更安全的空间和条件。原发肾肿瘤的切除对肾癌治疗很重要,但在局部晚期肿瘤体积很大、累及重要器官、伴高位腔静脉血栓等手术风险极高情况下,新辅助治疗是一种重要选择。由于目前并无明确证据证明手术前使用靶向治疗药物对术后生存的获益,因此,能够先进行手术的患者尽量选择手术治疗。在不具备手术条件或手术难度大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术前辅助治疗。
《肿瘤瞭望》:精准医学时代,肾癌个体化治疗的难度在哪里?
姚欣教授:肾癌药物治疗精准化目前比较困难,首先,肾癌遗传异质性很大,很难有代表性的癌基因作为治疗靶点;第二,无论国内或国外,目前对肾癌分子生物学研究还较为滞后;第三,现在临床上有数个靶向药,基本上可归为两大类:抑制血管生成的药物和mTOR抑制剂,这些药物多为多靶点抑制剂,因此,目前做单靶点预测尚存在困难。因此,肾癌精准化尚待探索。近年有很多研究者在试图寻找晚期肾癌药物治疗的预测因子,但尚未发现真正被认可和接受的预测因子,因此,精准化尚需要更多的病例积累和探索。
姚欣教授
医学博士。 现任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肿瘤科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泌尿外科、中华内分泌外科、中国肿瘤临床等杂志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