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百家>述评/点评>正文

ELCC大咖点评丨不可手术III期EGFR突变NSCLC治疗模式的革新:从LAURA研究看奥希替尼巩固治疗的临床价值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4/2 13:56:29  浏览量:529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25年欧洲肺癌大会(ELCC)于3月26-29日在法国巴黎隆重召开。大会第三天的优选口头报告专场2(Proffered Paper session 2)公布了LAURA研究研究结果(摘要LBA4),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志杰/万蕊教授应本刊特邀,就该研究结果进行深度剖析。

ELCC 2025微专辑
扫描二维码
可查看更多内容
 
万蕊,王志杰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2025年欧洲肺癌大会(ELCC)于3月26-29日在法国巴黎隆重召开。大会第三天的优选口头报告专场2(Proffered Paper session 2)公布了LAURA研究研究结果(摘要LBA4),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志杰/万蕊教授应本刊特邀,就该研究结果进行深度剖析。
 
王志杰教授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内科胸部肿瘤病区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员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青拔
以通讯作者(含共同)在Cancer Cell、JAMA Oncol、Med、Nat Commun、Sci Adv及Cell Rep Med等等杂志发表论文。
牵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大慢病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肺癌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务理事
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小细胞肺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罕见病联盟罕见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青委
The Global Multidisciplinary Practice Standards Committee of IASLC Committee Member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专家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主编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八届树兰医学青年奖等。
 
万蕊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
副主任医师肿瘤学博士
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青委会委员
北京健康促进会肺癌诊疗专委会常务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肺癌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化学治疗专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主持:国自然青年基金、北自然青年基金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数篇,包括:Cancer Cell,JTO,eClinicalMedicince,BMC Medicine等杂志。
专业擅长:肺癌、胸腺肿瘤、胸膜间皮瘤等胸部肿瘤的内科治疗。
 
一、不可手术III期NSCLC治疗格局的演变与未满足需求
 
不可手术切除的II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30%,其标准治疗为根治性同步放化疗(CRT),但5年生存率仅为15%-30%。2017年PACIFIC研究确立PD-L1抑制剂度伐利尤单抗作为CRT后巩固治疗的标准方案,将中位总生存期(OS)延长至47.5个月。然而,这一突破性进展在EGFR突变亚群中遭遇瓶颈:多项回顾性分析显示,EGFR突变患者接受免疫巩固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及生存获益显著劣于EGFR野生型人群。这种分子分型驱动的疗效异质性,催生了针对EGFR突变亚群精准治疗策略的探索。靶向治疗在EGFR敏感突变(Ex19del或L858R)的晚期患者中已取得显著突破,但在局部晚期中的维持治疗策略仍需探索。
 
二、LAURA研究设计亮点与核心数据解读
 
LAURA研究(NCT03521154)作为首个针对不可手术III期EGFR敏感突变(Ex19del/L858R)NSCLC的全球III期随机对照试验,采用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患者按2:1比例接受奥希替尼(80mg QD)或安慰剂维持治疗直至疾病进展。其创新性体现在:通过分子筛选锁定EGFR突变患者,规避免疫治疗低效人群,实现人群精准分层;延续PACIFIC模式,在CRT后序贯靶向巩固治疗,兼顾局部控制与系统治疗,实现时序优化;允许进展后开放标签使用奥希替尼,平衡伦理学需求与疗效评估准确性,体现了交叉设计的科学性。
 
LAURA研究:研究设计
 
截至2024年11月29日,奥希替尼组(n=143)与安慰剂组(n=73)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39.2个月和36.5个月。奥希替尼组的中位OS为58.8个月(95%CI 54.1-NC),安慰剂组为54.0个月(95%CI 42.1-NC),风险比(HR)为0.67(95%CI 0.40-1.14;p=0.15)。尽管OS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预设α=0.05),但较中期分析(HR=0.81;p=0.53)呈现改善趋势,奥希替尼组在36个月后的生存优势逐渐显现。
 
LAURA研究:PFS显著改善
 
LAURA研究:OS有获益趋势
 
LAURA研究:至首次后续治疗时间(TFST)和PFS2改善
 
三、与既往研究的横向对比及机制探讨
 
ADAURA研究证实奥希替尼在IB-IIIA期NSCLC术后辅助治疗中的OS获益(HR=0.49),而LAURA将其应用场景迁移至III期不可手术患者,形成“局部治疗+全程靶向”的整合策略。这种“早期干预”模式可能通过以清除微转移灶、延缓T790M/C797S等耐药突变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CNS)保护等机制实现辅助治疗模式的延伸。
 
对比PACIFIC研究亚组分析,EGFR突变患者接受度伐利尤单抗的OS获益有限(HR=1.04),而LAURA的靶向巩固策略显示明确优势。这种差异源于分子机制层面:EGFR突变肿瘤通常表现为“冷肿瘤”特征(PD-L1低表达、TILs浸润不足),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响应欠佳;EGFR信号激活可上调VEGF、IL-6等免疫抑制因子,形成免疫豁免微环境;放疗联合免疫可能增加肺炎风险,而奥希替尼的肺毒性谱更可控(≥3级间质性肺病发生率<2%)。
 
四、临床实践影响与尚待解决问题
 
基于LAURA研究的PFS优势,奥希替尼已被FDA批准用于III期不可切除NSCLC CRT后的维持治疗,NCCN指南也将奥希替尼维持治疗列为不可切除III期EGFR突变NSCLC的推荐选项(2A类证据)。LAURA研究确立了不可手术III期EGFRm NSCLC的治疗新标准:根治性CRT→奥希替尼巩固治疗(直至进展)。
 
LAURA研究尚有一些问题有待未来研究回答:关于巩固治疗时长是否需借鉴ADAURA研究的固定疗程,LAURA采用持续治疗至进展的设计,可能最大化获益但增加经济/耐受性负担;是否需通过ctDNA动态监测筛选巩固治疗优势人群;需要关注CRT序贯奥希替尼巩固治疗后,患者耐药模式和耐药机制的变化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对比LAURA模式与靶向联合放疗的去化疗模式的优劣性等。

总结
 
LAURA研究的更新数据进一步支持奥希替尼在不可切除III期EGFR突变NSCLC中的治疗地位。尽管OS尚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但其生存改善趋势、显著的PFS优势及可控的安全性,已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依据。
 
《肿瘤瞭望》在ELCC现场报道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肺癌

分享到: 更多